二月 18

2019

当前,一些打假人对电商广告作了深刻研究,发现一些电商经营者的轻微广告违法行为后向行政机关举报。待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理后,再据此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经营者对其进行赔偿。许多电商经营者疲于应诉,往往选择赔偿了事。因有利可图,电商领域出现了一批批职业“在线”打假人,求偿套路往往大同小异,可谓屡试不爽。

近日,某职业打假人却遇到了一个不愿意“赔偿了事”而选择“据理力争”的某电商经营者,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了这一起典型案例:明确了“经营者的行政违法行为不必然意味着民事赔偿”的规则。认定经营者存在违法行为或者被行政处罚,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索取赔偿。经营者是否需要向消费者进行民事赔偿,取决于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

一、判决书摘要

各方观点:

“消费者”李某:工商部门认定某扬医药有限公司广告内容存在违法行为,属于虚假宣传,构成欺诈。

2018年6月23日,李某于湖北某扬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扬公司)在京东网开设的店铺“某扬传统滋补专营店”购买了韩国进口饮品“参能达高丽人参味饮品”,在李某购买时,某扬公司在其网店首页、详情页的该商品外包装图片上和店铺顶端右侧的该商品图片旁标注“补元气、抗疲劳、改善亚健康”。实际上该食品为进口新资源食品,依照《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新资源食品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依照《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等规定,某扬公司违规发布虚假广告。随后,李某通过12315互联网平台向某工商局投诉举报,该局证实某扬公司有上述虚假宣传内容。

李某认为,某扬公司以进口新资源食品冒充保健品宣传保健功能已经构成欺诈,并诉至法院,要求某扬公司退还李某购物款1078元,承担3倍赔偿3234元。

某市工商局:某扬公司存在轻微违法行为,但未造成不良后果,不予行政处罚。

2018年7月26日上午,本机关对某扬公司的京东店铺网页进行了检查,未发现‘补元气、抗疲劳、改善亚健康’等文字,2018年8月2日收到投诉人的证据材料,经询问,被投诉人承认前期为了促进销售,在网页的食品外观图片上进行了上述宣传。本机关认为:1.上述广告内容存在违法行为。2.当事人在案件调查中,主动将其文字删除,违法行为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3.对举报中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线索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

处理意见:依法对湖北某扬医药有限公司作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电商经营者”某扬公司:公司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但从未进行虚假宣传或故意欺诈。

1. 本公司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中对于新资源食品不得进行保健功能宣传的条款,但自始至终并没有进行虚假宣传或欺诈;对于违反广告禁语的行为,工商部门已经介入并作出了《行政处理告知书》。

2. 本公司销售的人参系列新资源食品本身即具备保健功能,只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对于广告禁语的限制,本公司依据法律规定也已经进行了广告语的删除。某市工商局出具的《行政处理告知书》上也未说明本公司违反了广告法或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条款。

3. 李某属于职业打假人,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而且其“知假买假”,主观上也不存在被欺诈的可能。

二、裁判结果

经审理,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驳回李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广州互联网法院认为:本案属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李某因向某扬公司购买“参能达高丽人参味饮品”而与该公司成立买卖合同关系。李某在购物后,因认为某扬公司以进口新资源食品冒充保健品宣传保健功能,构成欺诈,从而要求某扬公司退回货款并三倍赔偿,而某扬公司否认其存在欺诈。因此,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某扬公司在李某购买案涉商品的过程中对其是否构成欺诈。

某扬公司因违反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第十三条“普通食品、新资源食品、特殊营养食品广告不得宣传保健功能,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其保健作用”的规定,在李某投诉后被工商部门认定其广告内容违法。李某向行政机关进行举报,是依法行使其监督权的行为,但行政机关认定经营者存在违法行为或者进行行政处罚,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索取赔偿。经营者是否需要向消费者进行民事赔偿,取决于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本案所涉“参能达高丽人参味饮品”有人参作为配料,某扬公司宣传称该商品具有补元气、抗疲劳、改善亚健康的功能,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该宣传内容为虚假,工商部门的上述《行政处理告知书》也未明确认定该宣传内容属虚假宣传;同时,亦没有证据证明李某系因某扬公司的上述宣传内容才作出购买案涉商品的意思表示。因此,李某主张其在购买案涉商品过程中受到欺诈,与法律规定不符,本院不予采信。

因李某所举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在案涉交易过程中受到欺诈,对其据此而提出的各项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本案符合该条法律规定情形,故依法实行一审终审。

本案的代表性意义在于:明确了“经营者的行政违法行为不必然意味着民事赔偿”的规则,这意味着电商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即使因为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导致行政违法,只要不构成主观上的欺诈,也不必担心被“职业打假人”盯上进行不当索赔!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电话:400-1618-528
法仲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东湖新技术区光谷大道凌家山南路1号光谷基金港2栋3层
Copyright © 2018 法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8022046号

请填写您的需求信息,我们会在收到后第一时间回复您